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贾姗姗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贾姗姗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8     浏览次数: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遥远图景,而是深度重塑教育形态的关键力量。当下教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从智能教学系统依据个体学习图谱提供定制化知识推送,到AI助教实时解答疑难、批改作业释放教师创造力;从沉浸式虚拟仿真平台构建出难以复现的实验场景,到教育大数据挖掘实现教学效果的可视化评估与动态优化。这一系列趋势昭示着,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高度个性化、资源无边界延展的智能教育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一、AI赋能教学与生活的学习体验

本次浙大研修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认知新世界的大门,深刻体会到AI已如空气般融入日常。研修如同一幅由多元色彩绘就的画卷,各个讲座重点指向不同维度,共同勾勒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宏大图景。泛观其要,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技术认知的更新,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度激荡。

首讲从国家战略与科技创新高度切入,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的时代方位。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向——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教育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主动拥抱变革,为国家培育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栋梁。这为后续所有关于技术应用的探讨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石和行动自觉。

系列讲座中关于AI工具实操、教学创新工作坊、通识赋能专业等内容,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核心信息:人工智能正从“遥不可及”的神坛走下,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教学“伙伴”。无论是优化工作流程、自动处理繁琐事务,还是赋能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AI展现出的解放教师生产力、提升教学效率与精准性的潜力令人振奋。它启示我们,掌握基本的AI应用素养,已非锦上添花,而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尤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育信息化变革”等主题相互呼应,强调技术应用的核心指向必须是服务于更深入、更个性化的“学”,而非炫技本身。参观智慧教室的直观体验,则生动展现了技术如何重塑物理学习空间,使其成为支持协作、探究与即时反馈的活力场域。

“当生命科学遇见人工智能”这一跨界主题,虽与我的城乡规划专业看似遥远,却意外地带来了深刻的思维启示。它鲜活地证明了AI强大的渗透力与赋能价值,其数据驱动、模式识别、智能预测与优化的逻辑具有普适性。这强烈暗示,在城乡规划领域,AI驱动下对复杂城市系统(如同生命体般有机、动态、相互关联)的运行模拟、问题诊断与发展预测,同样拥有广阔前景。它提醒我们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借鉴不同领域AI应用的成功范式与思维方法。

当然,“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讲座则如一副清醒剂。在热切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它促使我们冷静思考其伦理红线与能力局限。学术的求真求实精神、批判性思维与独立见解的生成,是AI无法替代的人类智慧高地。技术是利器,但如何握持、指向何方,终究取决于人的价值判断与学术操守。这也与“数智技术促进教科研能力提升”形成辩证统一——技术是强大的助推器,能辅助文献挖掘、数据分析乃至启发研究思路,但科研的灵魂在于人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与严谨论证。

二、AI融合城乡规划教学的赋能路径

此次研修虽未深入每个工具的具体参数或每项技术的算法原理,但其带来的理念冲击、视野拓展与方向指引,已足够珍贵。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进一步探索AI赋能教育实践的大门,也坚定了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审慎、创新地拥抱智能时代的决心。未来的道路,需要在持续学习与反思性实践中,将这份泛泛的启迪,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育人行动:

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深化:传统教学中耗时费力的空间数据分析,可借助AI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识别和解译卫星遥感影像、街景图片,快速提取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形态、绿化覆盖等关键信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社交媒体、公众参与平台的海量文本数据,精准捕捉居民对社区环境、设施服务的真实诉求与情感倾向,为“人民城市”理念提供数据基石;生成式AI工具更能助力学生在概念设计阶段快速生成、迭代多种空间方案草图与效果渲染,极大激发创作灵感,突破思维局限。

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活化:AI为创设沉浸式、交互性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引擎。构建参数化虚拟城市模型,学生可通过调整人口规模、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关键参数,动态观察城市系统演变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城市病”,直观理解复杂系统的内在关联与阈值效应;开发基于AI的模拟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不同利益主体(政府、开发商、市民),由AI智能生成其他角色的反应与协商策略,深度体验规划协调的现实挑战;智能辅导系统则能依据学生作业和测试中的薄弱点,推送定制化的经典案例解析、补充文献或针对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然而,拥抱AI绝非意味着盲从技术万能论。真正的赋能,在于“人智”与“机智”的辩证统一。城乡规划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空间正义的追求、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对社会多元需求的深刻体察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谋划。AI作为工具,虽能高效处理数据、生成方案、模拟预测,却无法替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教学中需警惕对AI生成方案的过度依赖,避免学生思维钝化和设计趋同。引导学生理解AI模型的训练数据、内在逻辑及其潜在偏见,培养其审慎评估结果可靠性与伦理影响的能力,才是AI时代规划教育的真谛。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与学院精心搭建的学习平台。此次培训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定当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持续学习探索AI前沿知识,不断提升将其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能力。努力在课堂中构建人机智慧共生的教学新生态,培养学生既掌握驾驭AI工具的硬实力,更具备在复杂环境中坚守专业价值、进行独立判断与创新思考的软实力,为培养引领智慧城乡未来的卓越规划人才贡献全部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