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教育启迪与文化自信
2024年的暑期,我有幸和学校的17名优秀教师同仁一同飞往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为期14天的海外研修学习。在踏上异国他乡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学校的无尽感激。这份难得的机遇,不仅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在无形中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让我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审视这个世界,并在世界文化的坐标中去看待中国文化和矢志从事这份文化教育事业的自己。本次海外研修具体的收获与感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牛津与剑桥的教育智慧启迪
在研修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多场精彩的讲座与交流会,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及剑桥大学关于对话教育的探讨。
(一)牛津导师制的魅力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效果而闻名于世。这一制度强调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深入指导,鼓励学生与导师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探索学术的奥秘。导师不仅负责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我看来,牛津导师制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控。它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规律,也就是孔夫子所讲的因材施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伙伴。
(二)剑桥对话教育的启示 在剑桥大学,Prof Rupert Wegerif 的讲座《Dialogic Education: What is it and why do we need it?》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话教育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要点,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话教育强调的是参与者之间的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它要求每个人都能够积极投入、勇于表达并尊重他人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我深感我们的课堂在促进学生有效对话和表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表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具体如何做呢?我想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努力:1.设定明确的讨论规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尊重他人,积极倾听并建设性地参与讨论。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讨论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深度互动。翻转课堂模式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讨论留出更多时间。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会他们如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强调证据意识,并鼓励质疑权威。通过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4.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及时反馈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自身也应成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5.融合信息技术和外部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成长的学习环境。
综上,我在此次旅程中深入学习了教育领域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参与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这一过程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为我的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跨文化交流:文化自信与传承的桥梁
此次海外研修,我置身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之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余秋雨先生关于“文化”的定义,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譬如,中医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18位成员之间乐善好施、投桃报李的品格修养;研修中间的一次“彻底光盘”的川菜晚餐......这些就是我们对中国文化集体人格的最好践行和诠释,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当然,这次海外研修,我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同学、工作人员等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我学会了更加细心地观察和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尝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不同的观点。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实践,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次研修让我更加坚定了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最后的结项汇报展示中,我们小组抽到的题目刚好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交流》。我很有幸和在座师生分享了中国戏曲,不仅对中国的百戏之祖昆曲进行唱念展示,同时还进行了文化阐释:世界有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戏、中国戏曲,前两个早已经消亡,唯有中国戏曲依然在传承发展。所以中国戏曲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同仁们说这个戏曲的介绍让我们在场的中国人都深感自豪,外教老师也是连连称赞说中国戏曲美极了,让她非常难忘。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一刻我深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愿意继续用自己的所学所感去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环境的挑战与成长的蜕变
(一)适应与自我管理的增强 远离熟悉的环境与支持系统,我面临着语言、饮食、交通出行等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成为了我成长的催化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求同存异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见贤思齐,一同应对突发情况。我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这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二)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的培养 在研修过程中,我有幸与来自我校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项目与任务。14天的相处下来,我们自称是“团结奋进团”。在研修团队中,我担任了宣传组组长一职。这一角色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与领导力的重要性。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仅完成了新闻报道和文创作品的任务,更在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目前已刊发有四篇新闻稿件;另外我们还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文创作品《再别康桥》的双语朗诵,很好地展示了我们西农双一流高校教师的良好风貌,也为每一位成员定格了美好的文化记忆。这一过程中,我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更加懂得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海外研修之旅,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让我在教育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也让我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定了文化自信与传承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将所学所得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同时,我也将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世界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