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24年8月11日至8月23日,参加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活动,现将本次收获及成果,体会及启示、下一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收获及成果
(一)培训基本安排
本次培训属于牛津大学全球展望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由牛津大学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中心负责。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4所英国高校的16位专家参与授课,他们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研讨课、教学工作坊、实地参观等方式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牛津大学及英国其他高校的大学管理、学术研究及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
(二)培训主要内容
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英国文化、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育概况及特色的“书院制”和“导师制”、课程与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学辅助技术和资源等内容。下面主要谈一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位老师和他们的报告:
牛津大学的最大特色——书院制
Shidong Wang博士以“Oxford and its College System: how its dual structure works in supporting students”为题,从牛津大学的历史沿革切入,介绍了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及对学生教育的支持。学校是一所拥有900多年历史,由44个高度自治的书院通过合约制形成的大学。书院与大学类似于联邦制国家中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每个书院就是一个小的大学,拥有各种专业。不同书院还有相同的专业,为了便于管理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而组成跨书院的学部(department),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书院与学部交叉网络结构的牛津大学教育系统。历史上是先有书院,再有大学,采用自下而上的管理体制。书院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食宿,组织和安排辅导本科生,本科生招生。大学的职责是确定基本的课程和学位制度,组织大课(Lecture),研讨和实验室的运行;安排考试和授予学位;研究生招生。书院制的优势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图1 牛津大学书院与学部的网络组织结构
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
Lynn Robson博士以“Oxford Tutorial System and Personalised Learning”为题介绍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牛津大学“导师制”被誉为嵌在牛津大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宝石,它不仅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包含培养理念、课程内容、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制度,在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牛津大学全校教师人数为13000,本科生人数为11700,研究生人数为10900,本科生师生比大于1:1,高的师生比是实行导师制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个“导师制”究竟是如何操作运行的呢?每一名教授(导师)面对1-2名学生,可以深度、平等的交流。主题是导师提前给学生,并且会提供一个阅读清单。然后学生按照导师的要求,阅读所有的材料,收集和整合资料,提炼观点,完成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认识,写成一篇论文。学生需要提前一天把论文发给导师,等导师完成批阅之后,进行tutorial。所以这一次的tutorial其实导师和学生双方加起来准备了要一周的时间。而学生一周需要上2-3次tutorial,一学期要选2-3个课程的tutorial。导师制的优点是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接触到本领域的专家一次,学生完全没有隐藏的机会,可以全面地展示和辩护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声音,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个性化学习。
图2 教学模式—“导师制”
牛津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Liz Browne教授以“An Overview of Pedagogical Approaches”为题,从东西方教育的潜在差异切入,介绍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回顾20世纪和21世纪的教育目标演变,思考未来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探讨不同学生需求和学科差异下教学方式创新的原则和策略。她认为东方教学理念侧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西方则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兴趣,进而通过提问和钻研获得知识,即基于活动、体验的角度而不只是知识的获取和存储。
Steve Burholt博士以“ABC Learning Design”为题,从牛津大学为什么需要教学设计入手,介绍了ABC教学方法。ABC教学方法指通过实践研讨会和创建学生活动故事板,快速重构课程模块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习得型教学、讨论型教学、调查型教学、实践型教学、产出导向型教学和小组协作教学六种模式的组合,对课程教学类型进行分类和设计调整。另外他还详细阐述了教导的定义、为什么需要教导和GROW模型。教导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机构化问题来明确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明确职业生涯和工作目标、提供潜在选择和下一步计划,指导过程可借鉴GROW模型,设定目标、明确现实、梳理选项、选择路径进行实践。积极倾听在教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有效倾听的关键在于:专注、眼神交流、不打断、肢体语言、不妄下定论和及时总结等。
牛津大学的教学辅助技术和资源
Jeremy Knox教授以“Data, AI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AI)的含义“万物互联的智能系统”,并着重介绍人工智能对教学影响的四个因素:教学期望、知识与经验、包容与平等、治理机制。教学期望上AI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加速知识传递、提高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但也加剧了教育不平等,治理上需优化学习分工、协调教学设计。除此之外,Xavier Laurent博士就牛津大学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的Canvas系统平台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该平台上所集成的各项技术,例如提问工具、协作工具、讨论和实践工具、内容生产工具、文献查阅工具、查重工具等。对于教学中新技术的使用,Xavier Laurent博士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技术只是辅助、教学才是根本。
牛津大学拥有英国屈指可数的版权图书馆—Bodleian图书馆,藏书超过1300万册,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完善、丰富资源和服务。Matthew Nicholls博士在“Academic Student Support”的报告中对牛津大学现有的资源做了详细的讲解,从IT资源、图书馆资源和课程资源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切入,介绍了牛津大学的学院设置、研究机构、教学课程、图书馆馆藏、博物馆、画廊、实验室、在线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资源。
二、体会及启示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她因历史悠久、大师云集、人才培养和学术成就卓著、国际化程度高而享誉世界;同时它又是一所现代的大学,她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把中世纪以来的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融为一体,不断创造辉煌,在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而不动摇。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有益的启示:
(一)坚守精英教育的传统
牛津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上一直秉承着精英教育的传统,始终以培养精英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不动摇。根据这一传统,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中采用导师制作为保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英国历史上40多位首相中,有29位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著名的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学者更是层出不穷。
导师制是牛津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基本制度,它甚至被认为是牛津大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差异,我国大学难以实行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但它们所体现的以学生为本和精英教育的理念却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一些追求建设高水平包括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将科研放在第一位,将教学放在第二位;将研究生教育放在第一位,将本科教育放在第二位,与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相去甚远。我国大学应当调整办学定位,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本科教育科学合理的地位,使其回归大学的核心地位。
(二)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牛津大学将育人功能置于大学的首位,科学研究服务于人才培养。这是其人才辈出、引领风骚的奥秘之所在。我国大学,包括一些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大学,在其办学主张中常常声言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但在实际办学中,人才培养却成为大学诸多工作中的一项,而非核心工作。我国大学应当准确认识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学生工作的全员工作机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上,将教学放在首位,集中各种资源于人才培养,尤其应当改变人才培养工作就是教务处和学工处的事情的传统观念,各部门都要担负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以服务学生为荣,着力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发达的智慧以及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校园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牛津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国史,西方文化艺术的每一次思潮,都可以在牛津找到一些痕迹”。牛津大学历史悠久,在900多年的演进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 铸就了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尽管牛津大学的教育也曾出现过衰退和停滞的时期,但纵观其历史大势,有一种信仰贯穿了其数百年的兴替轮转,这就是对学术的景仰和对真理的孜孜以求。为此,牛津大学尊师重教,崇尚自由。我国大学,包括一些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大学,不重视文化传统积淀,将学术置于行政的掌控之下,学术无地位,教师不自由,教师以升任行政职位为荣,学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应付行政的要求和考核,教师和学术都围着行政和行政主管转。这种大学的教育是不可能孕育出独立精神的,也不可能产生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更不可能产生优秀文化传统。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国大学应当秉承大学的使命,将学术视作生命之所在,将追求真理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大力培育崇尚学术的文化传统,构建行政服务服从于学术的组织机制,从而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下一步打算
经过14天的培训学习,深切感受到了不同文化、国情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在现有基础上,我要吸收此次培训的学习成果,将其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今后打算从如下三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他们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多讲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对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讲到具体某个人名反应时,多谈谈化学家是如何发现?然后如何改进?最后如何应用?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做科研的,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才能把科研做好,并青史留名,无形将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科学奉献精神。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技术
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智慧教室、翻转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正在蓬勃发展,带来了课堂变革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要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以积极的、主动的、开放的姿态面对汹涌的信息化浪潮。积极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我要利用这个契机,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三)加强自身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虽然教学经验很重要,但是如何将经验提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并进而改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技能。回顾这次培训,给我触动非常深刻的就是自己的教育基本理论非常欠缺,这导致教学经验的零散、不系统,不利于提升和完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我的教学经验,还能设计出更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语言模式、考评方法等,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