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李定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李定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8     浏览次数:

  

在数智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重塑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很荣幸能在浙江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学习,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刻洗礼,让我对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一、培训内容回顾与收获

(一)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视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培训伊始,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吴彦副教授从建成教育强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四个方面,以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视角带领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二)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教育应用概述

接着、金小刚、余建波、张宇燕等专家们分别以AI工具在工作中的实操应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与实践、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到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从ChatGTP、Sora到DeepSeek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在教育应用方面,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教学评估等多个环节。例如,一些智能学习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这让我看到了教育从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向因材施教转变的巨大潜力。

(三)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设计环节,余建波、冯毅萍等专家向我们讲述了“AI+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展示了如何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例如,利用智能课件制作工具,可以快速生成富有互动性和吸引力的教学课件,其中融入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功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训中,李艳、翁恺等专家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技术提升为主题,指出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育创新能力。同时,还介绍了多种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如参与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项目、开展校本研修以及参加各类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等,这为我在今后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

二、对教育教学的深刻思考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叹,它不仅将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重塑教育内容,也将深刻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范式的变革、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人工智能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如何确保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培训中,我了解到个性化学习不仅仅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从而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路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行为等多维度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二)人工智能与教师的协作关系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并非是要取代教师,而是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如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效的信息筛选能力,来辅助教学决策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评估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评估工具快速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获取详细的评估报告,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教师则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教育智慧,对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教学决策。这种人机协作的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效率优势,又能体现教师的专业价值,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公平与人工智能的平衡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可能引发新的不公平问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名师课程、学习辅导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或者家庭经济差异,可能会导致新的数字鸿沟,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均衡。因此,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问题,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红利,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未来教学实践的展望与规划

(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会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和实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我会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如智能学习助手、学习管理软件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师团队协作与交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我将积极与同事们分享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我们计划组建人工智能教学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设计和实施人工智能教学项目,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攻克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动态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教育应用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为了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我将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新的技术应用、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育政策变化等。我会积极参加各类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也会关注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应用,不断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

此次浙江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班,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教育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