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王佳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研修心得】王佳厦门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24     浏览次数:

  

此次研修班是我第一次参加教学有关的研讨会,非常新奇,收获了很多,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应用。经历整个培训(自我总结为AI背景下的教学学术),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要有大爱之心,也是有技巧的一份崇高的职业。

我本来想用AI来写这份研修报告,也正好是所学即用的实践,奈何提交时间有限制,自己也有很多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我也知道有很多中规中矩的写法,但还是愿意写的感性一点。经历这次培训,对自己的感性也有了另一种认识或者说是接纳自我。

这次培训,不仅认识了很多大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系统的教育理念,更是认识了身边的优秀老师,这也是我想参加并努力争取这次机会的原因。

不知为何,自卑情绪一直困扰着我,看到大家的优秀总是不自觉反思自己的不足,有点自惭形秽。报名之初,正是评职称的关键节点,无论中还是不中,都需要学习突破,所以冥冥之中,就被这样的研修学习击中啦,我处于极度的焦灼不安中,入职8年,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母职压力,好像科研和教学都陷入了停滞,对于教学,存在一些粗浅的认识,只知道尽可能用爱意和善意感化学生,但是我知道我的课堂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不够,如何更好的利用工具,制作更精美的课件,讲课更有逻辑性,如何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都是要学习提升的点。抱着这样的目的,我来到了厦门,实现了坐在厦门大学最美的楼里听大师的课。一开始,对于厦门湿热的气候略微有些不适应,心里有些后悔,随着培训的深入,逐渐步入佳境,培训结束,竟有点怅然若失。

培训中对各位主讲老师印象最深的有启发的点:

邬大光老师:

1. 教字的拆解:来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和教师到底以什么关系会更好的教学,老师给了一些答案,对教育要有“敬畏之心”:学生尊师重教,老师爱护学生”,现在的很多师生问题就是老师和学生都没了敬畏之心。教学要有工具,确实是有技巧的。孔子向老子问道拜师。

2. 三种老师类型,三种学生类型 。不敢自认自己是英师,争当人师,杜绝庸师。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争取成为“时中之师”。还有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思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是科研,是学术。

3. 现在的各种优中选优的班级如卓越班等,对于人的积极性反而有抑制作用,这一点深有体会,我们一直口中都在倡导合作,但一直以来都奉行的是竞争机制。譬如用绩点来评价学生,用很多条条框框来评价教师,譬如职称、帽子等。这些对于我们的积极性甚至人生的幸福度真的有很大的影响。

4. 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承接上一点,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启动作用更多的是无字之书,譬如我之前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意识并去践行,也许学生的反馈是最大的安慰,但是想要惠及更多的灵魂,还是有技巧的,这一点也在林亚南老师的讲座中得到了答案和回应。

李清彪老师:

1.回去一定要学AI,用AI

2.教学反哺科研,科研能给教学带来创新。回去也一定要继续好好搞科研和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用教学回避科研,也不能因为科研忽视教学

李渊老师:

1.     元宇宙,大综合,勤奋,ppt修改无数次,时刻做好准备。

2.     创新就是比别人多一步,多琢磨一点,多综合:文科和理科之间的融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融合。

3.     要走在AI的前列

4.     产教融合,要与企业合作。

5.     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输出。

6.     微专业这个新型名词和专业

林亚南老师:
1. 教育是大爱无私的,林老师出于服务大家的目的,免费分享网站,免费分享教学经验,终于成为高等代数的代言人,自己也因此收获了很多的成就。

2. 关于写项目申报书,一开始要广泛的收取经验,等到最后拍板的时候还是要有自己的主义。

3. 友好地给学生增加压力,这点很有实践意义,不能一味的对学生仁慈,该有的要求一定要有,但是是有技巧的。

4. 数学一定要有板书

5. 讲课比赛和平时上课之间的关系:讲课比赛那一套用于上课肯定是行不通的,平时上课用于讲课比赛也绝对是获不了奖的。但是讲课比赛中提炼出的技巧对于教师个人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后续可不自觉应用于平时教学中,对于教学是有益的。

薛成龙老师:让我理解了整个厦门大学培训教师的一整套流程,对于教师的成长成才从系统性和体制性上有了了解:组建教师之家,进行“赛-训-研”的一套流程,每年有集中培训。

陈武元老师:

1.良心活向用心活转变,之前很多教学活动都是出于良心,但缺乏技巧,之后可以多看教改论文,那确实是经验的精华和升华,可以反哺教学和科研。同时也可以对于自己的疑惑多总结多升华,凝炼出教改论文。

2.科研不存在苦劳,只存在创新。创新其实不难,多观察,多总结。

3. 有了教改文章,后续可以用于讲课,也可以用于学术汇报,还可以凝成果申报奖项,总之是一条有效的个人成长路线。

计国君老师:

1. 课堂是责任

2. 板书的布局:左边是基本概念,右面是理论要点 中间是例子补充,上下是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补充。这个我之前是完全不知道的知识。

3. 学生记住的是老师的风格:一成不变。这一点启发我的是要将自己的特点保持并优化。

洪学敏老师:

1 一开始有学情调研,但感觉并没有真正的回答好和解决我们的需求。

2.COZE AI的的介绍,后续可以尝试应用。

洪志忠老师:

  印象最深的是教学工作坊,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身边的很多优秀老师。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讨论分组要给每个人分配角色,有点评人,这个点评人可以来自于竞争对手,之后上课可以由同学们彼此点评。

郑宏老师:

  这是培训中唯一的一位女教师,女教师的风格很明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她的4F讨论法也是可以直接用于教学的。我们在教学工作坊的PK中同时就把洪志忠老师的角色分配应用上啦。同时也为自己的感性找到了效仿的对象。力争像邬老师说的由专业课老师向通识课老师转变。

建议:

对于对方教发中心:此次课程主要采用的讲授法,希望可以安排2次左右的实地观察和学习机会。

对于我校教发中心:此次住宿采用的安排制,但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一样,可不安排集中住宿,希望给我们自己更多选择权。

对于制度上的建议,暂时没有,我感觉我们的教发中心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活动已经比较丰富,在职称评审中也体现了教学的分量。希望后续可以多扩大宣传,使更多人受益。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