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归来话感受】康燕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海外归来话感受】康燕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29     浏览次数:

  

在2024年那个充满智慧碰撞的8月,我有幸踏入了牛津大学这所历史悠久、享誉全球的学府,成为牛津大学“教学设计与实施”高级研修培训课程的18位精英学员之一,共同经历了为期两周(8月11日至8月25日)的深度学习与探索。这段经历不仅是对我教育理念的全面升级,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刻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与深度。激发了我对教学创新的无限热情。以下,我将研修内容、研修形式、收获与反思三个维度,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一、研修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

本次研修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牛津大学深度探索、教学模式的全球视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术支持和教师福祉、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终身学习计划等多个核心领域。通过22场由牛津大学资深教师主讲的学术报告,我们得以窥见教育领域的最前沿动态与最深刻思考。

(一)牛津大学的深度探索

1、牛津大学的历史与导师制

讲座亮点:通过Dr Lynn Robson的讲解,我们得以深入牛津大学的历史长河,了解从古老学院到现代顶尖学府的演变过程。导师制作为牛津教育的核心,其个性化、深度指导的特点被详尽剖析,展现了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独特价值。

2、牛津书院制与学生生活

独特视角:Dr ShiDong Wang的讲座揭示了牛津书院制在学生教育支持方面的独特优势。书院制不仅促进了跨学科交流,还通过其独立性和导师制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与生活支持的良好环境。通过报告我们了解道牛津大学是由44个高度自治的书院通过合约制形成的大学。组建前各书院各自为政,因学生少、专业重复,为共享师资组建跨学院教研室,逐步形成各书院联合共享教学中心、科研机构、博物馆的大学。特点是导师制和独立性,每个导师带2-3个学生,可以深度、平等的交流,且同一书院的学生专业不同,书院内部交流促进学科交叉,学位授予上由几个主体(学院)组合决定,教学模式上以翻转课堂为主,学生需通过自主学习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捍卫观点。

(二)教育模式的全球视野

Prof Liz Browne的讲座:融合智慧:教授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比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异同,探讨了未来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她的演讲充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无限遐想。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1、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提升

策略与实践:Dr Samantha-Kaye Johnston分享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及培养策略,强调了性格因素在批判性思维形成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基于真实经历、关键对话等实用方法。

2、牛津硕士教育的创新路径

教学创新:Prof Proochista Ariana以牛津大学医学院的硕士培养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在硕士教育中融入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通过BLOOM模型、翻转课堂等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

3、ABC教学设计的实践智慧

ABC教学设计:Dr Steve Burholt介绍了ABC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六种教学模式的组合,为课程重构提供了实用工具,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4、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教育

公平与包容:Dr Lucy Panesar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多样性对公平和包容的需求,并提供了支持学生发展的多项措施,强调了教师在促进包容性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5、对话式教育的力量

深度交流:Prof Rupert Wegerif深入解析了对话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强调了其在培养综合能力中的关键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优化对话教学的宝贵经验。。

(三)学生支持与教师福祉

Dr Anne Ford的讲座:界限与幸福感:她强调了设置明确界限对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有效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的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幸福感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展望

未来展望:Prof Jeremy Knox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在个性化教学和知识传递方面的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学习模式变革:Dr Jill Fresen聚焦于科技进步对牛津大学学习模式的影响,展示了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环境。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终身学习计划

1、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蓝图

全球视角:Dr Samantha-Kaye Johnston和Dr Nina Kruglikova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强调了其在全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终身学习的牛津方案

系统设计:Dr Sarah Frodsham分享了牛津大学研究生终身学习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促进持续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综上所述,本次研修活动以其全面而深入的内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教育领域的宏伟画卷。从牛津大学的独特魅力到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从教学方式的创新到教师与学生的福祉关怀,每一个话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

二、研修形式多元且深入,促进全方位成长

本次研修活动匠心独运,不仅囊括了权威专家的精彩讲座,还融入了互动性极强的交流座谈与实地探访环节,为参与者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与探索平台。

(一)交流座谈:思想碰撞,启迪未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别邀请了牛津大学四位博学多才的博士研究生,与培训学员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双方围绕博士申请策略、导师遴选的艺术、资金筹措渠道、毕业标准的独到见解以及职业规划的多元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分享,学员们了解到博士培养路径的个性化与灵活性:有人缘起于硕士阶段的师生默契,有人则基于项目契合度精心挑选;导师因材施教,定制课程;资金来源广泛,涵盖企业赞助、机构资助及奖学金等多种渠道;学术生涯中,更有机会暂停学业,投身实践,积累宝贵经验。关于毕业标准,牛津大学更重视科研创新与独到发现,而非单纯论文发表数量,展现了其教育理念的前瞻性与包容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谈及牛津学子的最大挑战时,竟是生活成本中的房费问题,这一真实反馈让学员们对海外求学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实地参访:亲身体验,文化沉浸

此外,主办方精心策划了实地探访活动,引领学员们走进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与剑桥大学的殿堂,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与历史底蕴。学员们不仅漫步于古老的校园,还参观了牛津大学内丰富的博物馆群,从历史、地理到自然科学的展览中汲取知识,深刻体会英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变迁。而文化交流活动的安排,如体验地道的英国社交晚宴,更是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英国社会习俗的理解,促进了跨文化的有效沟通与相互尊重。

三、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在研修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想的碰撞与视野的拓展。每一次讲座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灵感的激发。我们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与见解,这种跨学科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也对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牛津大学作为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全球顶尖学府,其独特的学院架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球学子的目光。从古老的学院起源到现代的全球影响力,牛津大学不仅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还通过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科学的广泛学科领域。尤为突出的是其独特的导师制,这一古老传统与现代个性化学习理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和定制化指导的学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牛津大学在教育理念的探索与未来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牛津大学积极拥抱科技变革,通过混合教学、线上资源等多种形式,重塑了学习方式和教育环境。同时,牛津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反思。

1、中国大学导师制与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差异是什么?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其教学中的特色,我们学校的某些学院建立了自己的导师制,但是在实施的模式和效果却大相径庭。如在实施模式上,牛津大学主要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辅导模式,强调个别指导和深度交流。学生需要定期与导师会面,讨论学术问题、研究进展和个人发展等。此外,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中国大学的导师制分为综合导师制或学术导师制。综合导师制下,导师既教书又育人,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引导;学术导师制则更侧重于学术方面的指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师生比例、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中国大学的导师制往往难以做到像牛津大学那样的个别指导。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和完善中国大学导师制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

2014年9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右任书院揭牌仪式,我们的书院在成立过程中有向西方教学模式学习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但是我们的书院制与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区别很大,我们也不可能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差异。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它是中世纪学术共同体发展演变的结果,与牛津大学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每个书院都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格,这些元素是长期积累和形成的,难以简单复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直接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可能会忽视这些差异,导致水土不服。

其次,教育体系的差异。牛津大学的书院制是其整体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部制、导师制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牛津大学独特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高度一体化和协同的,任何单一制度的引入都可能破坏原有的教育生态。此外,不同大学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可能无法与现有体系有效融合。

第三,管理与运营的挑战。牛津大学的书院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和管理独立性,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直接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可能会面临管理混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同时,书院制的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投入,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大学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第四,学生需求与适应性的考虑。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需求和适应性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考量因素。牛津大学的书院制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可能对书院制的接受程度和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引入书院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适应性,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照搬牛津大学的书院制,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创新。在借鉴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管理与运营以及学生需求与适应性等方面的因素,以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书院制教育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右任书院是向西方书院制学习的产物,但也是基于自身特色进行了相应的改良,形成了中国式的书院制。

3、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落后与西方的吗?

海外研修的经历让每位教师都深刻体会到了全球教育交流的宝贵价值,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快速崛起。近十年来,中国不仅积极引入西方的先进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还成功地将这些模式本土化,创造出既符合中国教育环境又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这种“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互联网+教育”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为中国教育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在线教育、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渠道,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更是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中国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教师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教育界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借鉴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这种全球化的视野和胸襟,使得中国教育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此外,中国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也为教学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5G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更是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使得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实现高效、便捷、智能的目标,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所以,中国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不落后于西方,反而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教育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全球智慧,不断创新发展,为世界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4年9月7日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