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焕杰,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院长。曾任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宝钢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一定要把基本功训练扎实”
1983年,蔡焕杰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刚参加工作那会,我们是不允许上讲台的,必须接受一整套严格的教学基本功训练。”蔡焕杰告诉记者,他从参加工作到正式站上讲台,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其他老师上课,蔡焕杰就提着小黑板、挂图,跟着老师听课。老师带学生做实验,他也跟着帮忙。此外,他还要为学生批改作业。“上课前,我要在小黑板上把老师讲课所需要的工程图、示例图等画好、画整齐,供老师用。上课的时候,我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做笔记,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习不同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经过长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后,教研室会安排他进行试讲。大到授课大纲,小到板书、站姿、语气、手势,老师们都会认真、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试讲通过后,才能单独带课。
“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那时候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就不可能有现在三尺讲台上的驾轻就熟。”蔡焕杰由衷感叹道。
水建学院青年教师侯会静告诉记者,蔡焕杰是她入职以来的指导老师,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从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予以细心指导和帮助。“蔡老师气质儒雅、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受师生尊敬和喜爱,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抓好教学是我应尽的天职”
从教30多年,无论身份、角色如何转换,蔡焕杰始终没离开过三尺讲台,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用他的话来说:“搞好教学是我应尽的天职。”
蔡焕杰担任院长近10年。期间,他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狠抓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实验室、学风建设,为学院本科教学规范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获评陕西省特色专业,并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是我国第4个通过认证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也是我校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教学示范工程;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开展学生学业预警,建立了学院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机制。学生家长赵女士在给蔡焕杰的信中这样写道:“尊敬蔡院长,真诚感谢您对孩子的精心培育和关怀呵护,作为家长,我们将积极配合学院,共同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蔡焕杰工作很忙。但不论如何忙碌,只要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他一定会把其他事先放一边,优先保证教学。近几年,蔡焕杰主要给本科生讲授“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和“新生研讨课”课程,一般都安排在秋季学期。每每这时,蔡焕杰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课表一经排定,就不轻易调课,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秩序。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很难把概念和问题讲清、讲透。怎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个枯燥的概念讲清楚,成了蔡焕杰经常思考的问题。“调亏灌溉”“非充分灌溉”是“灌溉与排水工程学”课上两个非常重要却又常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把概念讲清楚,蔡焕杰可谓费尽心思,最后终于用两个形象的比喻让问题迎刃而解。“我把‘调亏灌溉’比喻成‘富人家的小孩’,平时要穷养,等真正需要钱时把钱给够;把‘非充分灌溉’比喻成‘穷人家的孩子’,钱不够花,所以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效益最大化。这样同学们就一下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了”。
2012级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生熊曼玲告诉记者,蔡老师讲课形象、生动,知识点讲解透彻、通俗易懂,同学们都很享受上课带来的乐趣。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蔡焕杰常常把学生的事记挂在心。由于工作原因,蔡焕杰常常到国内外水利工程建设现场考察。每到一处,蔡焕杰总是专门找有问题的地方照相,收集第一手的教学实例,以至于人家以为他专门来挑毛病呢。“这样的教学实例太难得了,我必须照下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上。”蔡焕杰说。
在灌溉渠道的规划设计教学中,蔡焕杰从甘肃引大灌区的渠道冻胀破坏问题出发,针对我国西北寒冷地区的特点加强了渠道抗冻胀的有关内容;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把跨流域调水问题的国内外相关争论和不同观点介绍给同学们。此外,蔡焕杰还注意把国际上的实例引入课程教学,如把日本的排水工程、韩国的围海造田工程、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喷灌工程等通过图片向同学们展示。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蔡焕杰常常主动走近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深受学生爱戴。
戚向风是水建学院2012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上大二时要做科创项目,而蔡老师是这方面的大专家。我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蔡老师打电话,请他给我们指导。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当天晚上8点就把我们叫到他办公室,给我们以细心指导和帮助。他对我们的关爱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姚付启是蔡焕杰的博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我给蔡老师打电话说明问题,蔡老师当时不在杨凌,他从外地驱车50多公里赶到试验地,当时看到蔡老师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王晓文对记者说:“蔡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选择他作为我的导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做强科研以反哺教学
参加工作30多年,蔡焕杰紧密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针对当前节水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21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4项。
“我始终认为,科研和教学并不冲突。科研搞得好可以为教学提供典型的教学素材,从而反哺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蔡焕杰说。
在给本科生上课时,蔡焕杰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跟踪科技发展的能力,加深大家对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作物灌溉制度部分课程讲授时,他会向同学们讲解作物非充分灌溉的一些新的进展,补充了水稻非充分灌溉的相关内容和作物水分亏缺判别新技术等;在讲授作物需水量时,补充了国际上通用的FAO-56计算方法和缺水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的相关内容;在讲授灌溉技术部分时,增加了一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和技术发展趋势。
采访最后,蔡焕杰深情地说:“从教30多年,最深刻的体会是当一个普通教师容易,但当一个被学生认可的好教师很不容易。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会继续不断学习,争取做一个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满意的好老师。”
新闻链接:http://news.nwsuaf.edu.cn/xnxw/64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