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姜娇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姜娇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0     浏览次数: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渗透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播方式和学习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重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心与学院的支持下,我有幸于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6月27日赴浙江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AI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此次研修围绕“从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视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AI工具在工作中的实操应用”、“以Deep 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与实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四新”专业建设”、“当生命科学遇见人工智能”、“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重构教学环境、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技术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变革传统教与学,打造教育数字变革高地”等十个主题,通过讲座、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由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教授、浙江大学吴彦、金小刚、翟雪松、李卫旗、张宇燕、李艳、翁恺、冯毅萍等教授讲授。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还探索了AI技术在我所承担的《葡萄酒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并对未来的教学改革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吴彦副教授的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核心,从宏观角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强调教育要立足“两个大局”,坚持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吴老师的报告指出,教育必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时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师生国家安全意识。

金小刚教授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重塑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从ChatGPT的智能对话到Stable Diffusion的图像生成,再到Sora的视频创作,AI技术已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提升效率、激发创新的关键工具。报告特别强调了国产AI模型Deep Seek的突破,即通过算法优化实现高性能与低成本,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垂直领域提供了精准支持。随后对Deep Seek等AI工具的实操应用讲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加高效率地将这些工具应用在教学科研中。翁恺老师的《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技术提升》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递方式较为单一,而AI时代的教育则强调个性化、互动性和自主性。李卫旗研究员的《当生命科学遇见人工智能》让我看到了AI在《葡萄酒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

通过系统性的研修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在这场变革中,教师的职能定位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进化为学习生态的架构师和成长引路人。在智能科技的赋能下,教师能够构建基于学生个体特征的定制化培养方案,并在关键节点提供精准的学术支持。这种教育范式的转型不仅能有效激活学习者的内驱力,更能系统培育其思辨能力和创新素养。要实现这一转型,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持续进化的专业姿态,既要掌握前沿教育科技,又要具备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智能技术也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与边界。研修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到AI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的无限可能。以《葡萄酒工艺学》为例,AI不仅能够辅助教师构建教学资源库,比如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和历史、中国葡萄酒科学家的故事等,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科技报国志向。AI针对于抽象理论具象化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智能化的教学资源开发工具能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如智能仿真系统、虚拟实训平台等。在多个酒种酿造工艺技术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孪生酒庄,让学生在虚拟实境中掌握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借鉴“新质生产力概念”,将智能化酿造、绿色工艺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创新手段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育范式得以落地。

尽管AI技术前景广阔,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考察类的课程中,学生可能过度依赖AI生成课程论文或期末汇报的ppt及其对应的文字稿,从而引发的学术诚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利用AI技术进行学习,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仅利用AI敷衍潦草地完成课程作业。

尽管在学校也参与了多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培训,然而通过此次研修依然让我清醒认识到自身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虽然理论认知有所提升,但在实操层面仍需持续精进。未来我将着力推动AI技术与《葡萄酒工艺学》等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反复实践来优化教学方法。这段学习经历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教育者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提升育人成效。

特别感谢学校教发中心精心组织的这次研修活动。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不仅拓展了我的理论视野,更让我掌握了切实可用的AI教学工具,对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也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些收获必将为我的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也将引导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在《葡萄酒工艺学》等课程中,如何从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智能化的教学活动。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