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归来话感受】伊扬磊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海外归来话感受】伊扬磊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3     浏览次数:

  

 作为本次牛津大学研修班的成员,我有幸与来自学校的优秀教师团队一道,赴英国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高级研修。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牛津深厚的学术氛围与独特的教育理念,更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双重叠加下,深刻触动了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带来了诸多启发。

  一、沉浸式学习带来的冲击

 研修期间,我们参加了十余场讲座和六次工作坊,内容涵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改进与教学质量提升等多个维度。面对紧凑高效的日程安排,我和同伴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在分组研讨与课堂汇报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尤其是在结业汇报会上,我们小组以“无边界学习”为主题,探讨了AI时代的教学方式与启发式学习方法。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方法的更新,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层转变。

 二、对国际教育理念的深切感悟

 在牛津大学的课堂与研讨中,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体会到“导师制”与“书院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英国教育者特别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单向传播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这种理念让我深感触动,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学应以“启发”为核心,而不仅是“传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不能完全照搬牛津的导师制,但可以借鉴其核心思想。比如,可以在现有的科创项目中,建立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导师指导机制,将师生研讨报告和交流过程纳入学生的科创成绩评价体系,从而在本土实践中实现有效转化。

 三、国际化教育的启迪

 研修过程中,我们还走访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交流,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创新的多样路径与全球共通的价值追求。从翻转课堂到跨学科融合,从AI/VR教学到可持续发展议题,这些案例不仅拓展了我的国际化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持续探索与勇于实践的信念。国际化教育并不只是依赖于拥有国际学生,而是应在本土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国际化的视野与标准,使学生具备在未来能够胜任国际化工作与跨文化协作的能力。

 四、未来展望

 这次研修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的使命——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未来,我将把在牛津的所见所学融入课堂实践: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更多互动与讨论,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模式中探索跨学科融合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教育理念上,将国际化视野与思维方式贯穿其中,注重培养学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