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刘满顺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研修心得】刘满顺浙江大学研修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3     浏览次数:

  

在全球葡萄酒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外语能力已成为葡萄酒相关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葡萄酒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包括葡萄栽培、酿造工艺、葡萄酒品鉴及餐酒搭配、蒸馏酒、特种酒工艺介绍等内容,其教学具有专业性强、术语密度高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在词汇记忆、语境理解、实践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痛点。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专业外语教学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一、葡萄酒专业外语教学与AI融合的迫切需要

作为葡萄酒专业的教师,深入理解这些技术、重塑我们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本次研修,我了解到当前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文本生成式AI技术(如大型语言模型 LLMs)能够模拟人类语言生成能力,实现自然对话交互;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可精准分析学习者的发音、流利度和语言准确性,提供实时反馈;教育知识图谱技术则将零散的专业知识点构建成结构化网络,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呈现与个性化推荐。AI教育应用具有三大特征:自适应学习系统可实现个性化知识推送;智能交互界面支持多模态教学;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教学评估。目前学校平台已能够监测到学生上课的到课率及抬头率,但是在自适应学习系统及个性化的知识推送方面,需要任课教师结合AI工具实现。

葡萄酒专业外语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语言课程,兼具专业性和实践性双重特征,在教学实施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下:

专业术语来源多样:葡萄酒学科包含大量源自法语、意大利语等外来语的专业术语(如“Malolactic Fermentation”苹果酸-乳酸发酵、“Terroir”风土概念),这些术语概念抽象且文化负载重,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有效传递其深层含义。

教学缺乏真实语: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场景的交流(如酒庄接待、国际贸易洽谈、酿酒工艺交流)中运用专业外语的机会,导致“学用脱节”,专业词汇只能帮助其阅读,而不能帮助其完成口语交流。

教学资源滞后: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关于自然酒、有机酿造等新兴话题的内容匮乏。

差异化教学困境:学生外语基础差异显著,统一化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教师难以实施精准指导。

面对这些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突破路径。天津外国语大学在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中已证明,AI 支持的“外语+专业”融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应用能力。下面将重点介绍本人对葡萄酒专业外语教学与 AI 融合的路径几点思考,这也是上课期间本人多次思考的一些问题。

二、葡萄酒专业外语教学的AI融合路径思考

2.1 智能专业词库建设

开发葡萄酒术语智能记忆系统,采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专业术语网络从葡萄栽培到葡酒酿造构建术语关联,建立葡萄品种(如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与栽培术语(如 Viticulture)、酿造工艺(如 Fermentation)的语义链接。系统将零散的葡萄酒专业知识(如品种特性、产区法规、酿造工艺)构建成结构化网络,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持续优化知识关联。例如,“雷司令”节点自动关联德国摩泽尔、法国阿尔萨斯等核心产区及“Kabinett”、“Spatlese”等分级术语。同时实现多语言对照,中、英、法、西四语种专业术语动态对照(如将"单宁"与"Tannin"、 "Tanino"、"Tanique"建立映射)弥补教师的语言短板,帮助学生在产区学习时理解相关术语。

2.2 虚拟品鉴场景构建

应用 VR+AI 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比如实现人-机对话,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流能力。系统可模拟侍酒师、酿酒师、进口商等不同专业角色,与学生进行针对性对话训练。例如,在“葡萄酒缺陷诊断”情境中,AI 扮演酒窖主管,学生需用专业外语描述酒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3 搭建自适应学习平台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系统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初学者从基础术语入手,而具备 WSET 证书的学生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等高阶内容。

2.4 专业文献阅读助手

构建葡萄酒专业相关外文文献智能解析系统:如自动标注复杂术语(如"TCA

污染"→"Cork Taint"),生成摘要并可视化呈现研究方法(如酿造工艺对比雷达图),提供术语双语对照悬浮窗(点击"Malolactic Fermentation"即时显示解析)。

2.5 应用AI教学辅助系统帮助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如智能批改系统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AI辅助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完善教案,AI智能搜索帮助教师快速找到教学素材等。

2.6 辩证看待学生使用AI工具写作业

对于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的现象需要辩证看待。这一现象确实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术诚信体系构成了挑战,但同时也反映出技术革新对教育领域的必然冲击。从消极层面看,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容易导致思维惰性,削弱语言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认知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反复的逻辑建构与语言操练,而AI的"捷径"可能阻碍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更严重的是,未经标注的AI 内容使用涉及学术不端,动摇了教育评价的真实性根基。但师生应共同抓住技术带来的机遇。AI工具能快速提供语言范式和结构参考,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当学生将AI作为智能词典或语法检查器时,反而能提升学习效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工具认知:AI 应是思维的脚手架而非替代品。教师需要重新设计评估体系,例如增加过程性考核(课堂写作、修改轨迹记录)、设置个性化写作指令(结合学生自身经历的 topic),或采用 AI 检测技术建立双重验证机制。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推动教学转型。与其禁止技术,不如将其转化为数字素养培养的契机。通过设置“AI辅助写作”专题课程,指导学生辨析机器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训练他们对AI输出内容的批判性整合能力。这不仅能培养学术规范意识,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未来职场必备的智能工具协作技能。教育者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在技术浪潮中保持主体性,让AI 成为提升语言能力的催化剂而非思维终结者。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葡萄酒专业外语教学范式。通过智能词库、虚拟场景、自适应平台等技术融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术语记忆困难、实践场景缺失等痛点。未来需在技术创新、教育伦理、人机协同等方面持续探索,构建更具专业深度的智能教学体系。AI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如何迎接呢?我很赞同培训期间一位老师的观点——当汽车取代马车时,我们不应该害怕,而是应该考个驾照。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