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8月23日,在学校教发中心的支持下在牛津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修课程,从而能够近距离感受牛津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育理念,学习与接触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本次研修以主题讲座为主,来自牛津大学不同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介绍了牛津大学的教学系统,深入了解了牛津大学“联邦式”的学院体系。本次研修印象最深的是导师制,围绕着“独立、主动、包容、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关键词,深入介绍和讲解了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方法、教学辅助技术、课堂参与及互动等多个教学方面的内容。期间,还参观了布鲁克斯(BrookesUniversity)大学的图书馆和剑桥大学。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牛津大学教育方式方法的了解,激励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省和反思。
这次研修围绕着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发展等主题展开,内容概要如下:
现将研修内容及体会总结如下:
表1研修主题汇总表
分类 |
报告题目 |
主要内容 |
关键词 |
教学体系 |
Introductionto Oxford University |
牛津大学教育体系 |
导师制 |
Approaches to Teaching Post-Graduate Masters Students at Oxford University |
硕士项目概述 |
培养方案 |
|
Oxford and its College System:how its dualstructure works in supporting students |
College、faculty |
导师制 |
|
高等教育及发展趋势 |
An Overview of Pedagogical Approaches |
教育模式 |
Al |
Data,Al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 |
技术与教育 |
|
|
Diversity in UK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eed for equity and inclusion |
发展趋势 |
多样性 、公平 |
|
Sustainable Education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 |
|
|
Pedagogical Approaches i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 |
PLB模型 |
|
Planning a Programme of Training for Lifelong |
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 |
虚拟社区学习体验 |
|
Learming |
|||
Delivering a Programme of Training for LifelongLearming |
|||
教学理念方法及实施 |
Supporting University Lecturers To develop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practices |
公平性 |
|
Flexible Inclusive Teaching at Oxford |
包容性 |
深度学习 |
|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维 |
品质塑造 |
|
student engagement 2024 |
认知负荷理论 |
参与度 |
|
ABC Learning Design |
课程设计方法 |
教学设计 |
|
Assessment |
形成性评价 |
高阶问题 |
|
Coaching &Active Listening |
结构化问题 |
开放问题 |
|
Mental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Looking after Ourselves to better look after others |
|
冥想活动 |
|
Dialogic Education:What is it and why do we need it? |
谈话能力 |
苏格拉底 |
|
辅助技术 |
Exploring strate gies for navigat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
数字化技术 |
提示工程 |
Academic support and leaming resources in Oxford University |
资源数字化 |
数字教育的创新 |
|
Reflections on Technology and Openness at Oxford University |
混合教学与线上资源 |
|
模块一:教育模式、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内容:
Lynn Robson博士强调本科教育阶段的导师制,称其为牛津教育“皇冠上的宝石”。本科阶段一般学习3年,每年3学期,每学期8周,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尤其是最后一年,确定选题、研讨修改,几乎是完全独立的。通过第一年的期末测试后才能够进入第2、3年的学习,后边两年以自主学习为主,这两年的学习决定了最终的成绩。导师制给予了自主学习强有力的支撑。每位导师辅导1-3名学生,每周会面1-1.5小时,讨论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给出建议书目,提出观点论据中的优点和不足,一周后批阅问题集和作业(2000字),再进行讨论和布置任务。
Proochista Ariana教授介绍了牛津大学医学院国际卫生与热带医学硕士培养项目(IHTM)的培训方案及过程。从国际卫生与热带医学中心的基本情况、远期规划、生源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核心模块、学习评估等进行讲解,探讨学生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方式,给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如BLOOM模型、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
ShiDong Wang博士从牛津大学的历史沿革切入,介绍了书院制及其对学生教育的支持。牛津大学是由44个高度自治的书院通过合约制形成的大学,组建前各书院各自为政,因学生少、专业重复,为共享师资组建跨学院教研室,逐步形成各书院联合共享教学中心、科研机构、博物馆的大学。再次强调了导师制和独立性是办学成功的核心要素。
体会:
牛津大学和各学院、系所的关系类似联邦制,老师一般身兼两职,教学任务一般由学校组织,学院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科研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在系所里完成。学生培养围绕着“独立、自主”等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理念,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非常相似,从选拔学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突出体现“以学为中心”。
模块二:教育的发展及其趋势
内容:
Liz Browne教授探讨了不同学生需求和学科差异下教学方式创新的原则、策略,以及AI对未来教学的影响。教授提到了反转课堂、体验式学习、人工智能的影响,有趣的是,他们会到上海学习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后,讲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2019-2022年创新教学法报告。
Jeremy Knox教授认为教育的目标有3个:1)提升技能、2)社会化、3)主体化,更加独立。认为学校教育的问题在于教育被禁锢在有限的空间里,被塑造成谋生的准备阶段,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过渡阶段。着重介绍人工智能对教学影响的四个方面:教学期望、知识与经验、包容与平等、治理机制,教学期望上AI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加速知识传递、提高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但也加剧了教育不平等,治学上需优化学习分工、协调教学设计。
Sarah Frodsham博士指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受AI技术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线上教学方式、线上资源建设都会给未来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挑战。结合终身学习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案例,阐述了该计划如何逐步达成研究生终身学习、相互学习培养目标,重点介绍了虚拟学术社区的概念,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和维持培训技术。
体会:
教育发展趋势受新技术的影响,牛津大学在跨时空、跨文化、协同学习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并且将线上会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该主题的内容在2周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比如线上调查问卷、鼓励学员每天在外就餐一次,帮忙学员更快的了解牛津、融入牛津;ppt展示特意标注中文解释、提供了风味各异的餐馆名单,⾷堂充分考虑到素⾷者的需要,都很好的体现了包容性等等。
模块三:典型案例: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Samantha-Kaye Johnston博士从2030高质量教育展望切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挑战和策略,该理念面临人工智能资源分配困境、教育数字化伦理困境、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AI带来的工具变迁四个方面的挑战。应对上述挑战需要以人为本提高技能、寻求基于证据的AI解决方案等。Nina Kruglikova博士讲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定义、历史、构成要件、主要特征、教学框架,着重介绍如何运用PLB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
图1基于PLB模型的学习过程
Sarah Frodsham博士介绍牛津大学研究生终身学习计划项目,包括项目的团队、目标和重点,结合终身学习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案例,阐述了该计划如何逐步达成研究生终身学习、相互学习培养目标。重点介绍了虚拟学术社区的概念,比如每学期让学生总结学术性的成果或感想、张贴学术海报,非主题研讨会、为学生平等提供会议视频或参会的机会。
体会: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高等教育,并对教学方法有所启迪,比如,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持续的进行思考、对某个主题进行持续的研究等。讲座以科研人员组成的项目为例,说明了不同背景学者在线上针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该项目的负责部门为会议提供软硬件支持,并全程组织并参与会议。
模块四:教学理念、方法和实践
内 容:
LucyPanesar博士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切入,结合Dearing Report、Equality Act和OFS Conditions三份报告,阐述了英国教育的多样性及其对公平和包容的需求,并给出支持学生发展的措施,如梳理教育环境、检测辍学风险、帮助弱势学生、解构评估标准、无偏见培训等。并对教师的发展动力、培训项目、包容性原则和实践进行了讲解。
Ruth Percy博士从教学目标切入,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深度学习,介绍了小组讨论的基本原则。
Samantha-Kaye Johnston博士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不在技能,而在人,开放、公平、灵活、诚实等规则和品性非常关键,并对如何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给出了策略,包括真实经历、关键对话、跳出框架思考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一般需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我为什么读这篇文章、2)认同作者的主要思想是什么、3)是什么将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联系起来、4)分析个人对主要观点的看法是什么。
Xavier Laurent博士指出“参与度”是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基于认知规律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和最后;将信息分成有意义的组;将信息限制在学生可以处理的范围内;重复或强调关键信息;使用简单的单词和短句等。
Steve Burholt博士介绍了一种教学过程设计方法,ABC教学设计是通过实践研讨会和创建学生活动故事板快速重构课程模块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习得型教学、讨论型教学、调查型教学、实践型教学、产出导向型教学、小组协作教学六种模式的组合,对课程教学类型进行分类和设计调整。设计流程大致如下:1)描述课程(少于140字)和每类活动的时间占比,如协作、讨论、调查、实践、习得、效果等占的比例。2)设计活动、次序及方式,评估(协调活动和评价)。3)总结及回顾。
4)下一步计划。
LizBrowne教授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意义,总结一些设计方法:1)目标设定,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定义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分组做这个练习。2)要求学生定义术语。这个练习也可以在学生小组中进行。3)反馈,老师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学生即时的反馈。4)同伴反馈,学生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向其他学生提供即时反馈。5)自我评估,学生通过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来参与学习的语言化。可以结对或小组合作。6)提问,向学生提问,促进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讨论和反思。
Steve Burholt 博士介绍了指导模型GROW(Goal、Reality、Options和 Way forward),指导过程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他认为积极倾听在教导中具有重要作用,确保信息准确性、加固相互关系、解决冲突。实现有效倾听的关键在于:眼神交流、不打断、肢体语言、专注、问问题、不妄下定论、不强加己见、释义和总结等。
Rupert Wegerif教授重点强调建立小组对话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每个人都经过深思、都有机会发言、并倾听他人意见。牛津和剑桥在优化谈话当面做了和多研究,认为谈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共同构成个人综合能力。
体会:
这个模块的内容比较多,在内容介绍上进行了精简,但是有几个关键词是各讲座反复出现的,比如“包容性”、“批判性思维”、“开放性问题”等。个人感受是围绕着“独立、自主”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上、学习体验上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其中,ABC教学过程设计快捷方便,清晰易用;认知负荷理论和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设计让我耳目一新;评估系统中对形成性评价的介绍细节满满;批判性思维的讲座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缺乏高阶的问题;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的讲座让我意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模块五:数字技术及数字化教育内容:
Samantha-KayeJohnston博士介绍了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比如微证书越来越多、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加强的批判性思维、更加关注数据隐私和安全、去中心化的教育平台的出现等。以chatgdp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人要使用“提示工程”。
MatthewNicholls博士从IT资源、图书馆资源、课程资源如何支持学习切入,介绍了牛津大学的学院设置、研究机构、教学课程、图书馆馆藏、博物馆、画廊、实验室、在线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资源。在《牛津大学数字教育战略,2023-27》提到1)为数字化教育提供基础;2)营造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环境;3)扩大牛津的全球教育机会;4)支持数字教育的实验和持续创新。这所学校有100多个图书馆,300万册藏书,8000多种期刊。
JillFresen博士基于BLOOM教学模式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阐述科技进步对学习模式的影响,比较了近40年技术对教学的冲击与演变,博士围绕着批判思维和主动学习,着重介绍了牛津的混合教学与线上资源。
体会:
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牛津大学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线上教学系统别没有感觉到特别的新奇,这方面的差距应该很小或不存在的。打动我的是,在至小至微之处能够看到对理念的坚持,比如时为了方便学习,皇后学院扩建图书馆时可以图书馆建在地下。比如,很多学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到达宿舍、图书馆和教学楼,比如,书院制为师生创造了很多见面的机会。比如布鲁克斯大学教学楼的大厅里时有一个显示屏,实时显示这座大楼产生和消耗的能源,图书馆提供学术引用的指导和讲解。
感想:
参加培训项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牛津大学开放的环境和办学理念,学校给予授课老师非常多的支持,可以让老师自主调控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大大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主动、独立”学习的氛围,进行基于个性化的指导,指引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真实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实践训练。学校也为老师提供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学形式、习作风格各异。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关,虽然在技术做了准备,但是在教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其次,在专业词语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
2周研修之旅,让我了解了牛津大学的教育体制,学习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期间跟各位老师的交流和讨论,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这次研修活动,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更新了自己对教育学的认知。特别是在教学改革方面,我深刻体会到了不断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团队合作和成长的意义。通过这次研修,我相信教学改革的思路更清晰,并能够为我的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最后,感谢学校教发中心组织的本次教学研修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