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教发中心和植保学院联合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建斌教授开展“教书育人与课程思政—西农课堂的语言表达”专题报告,植保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专题报告。
方建斌教授作报告
方建斌教授从甲午海战方伯谦的逃跑故事讲起,让大家真切体验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央文件从三育人到十育人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每一项育人体系的目的意义和现实表现,使老师们理清了自身肩负的育人重任与具体职责,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他指出,高校是当今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师,他用大量生动案例做了国际国内的目前形势分析,提醒教师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当下的西方民主,把关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尊崇总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和八个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
对于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方老师结合“西农精神”和“东南窑文化”从内涵要求、规划设计、素养提升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指导,思路清晰、语言幽默,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深刻共鸣。方老师强调:“要主动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找准契合点,突出重点,科学规划,肩负起‘课程思政’的新使命。”
报告会现场
植保学院党委副书记汪振明在总结中指出,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报告,让教职工对“课程思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