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和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11月5日至17日,我有幸与11名教师参加了2018年中英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通过培训、体验与交流,我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了解和学习了英国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我深感受益良多,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和总结:
一、英国高等教育体制
以前我只知道英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水平先进,但对具体的英国高等教育情况并没有多少了解。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我首先对英国教育体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英国高等教育分为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其学制包括高等教育文凭(HND)2-3年(包括一年业内实习或海外实习);本科学制为3-4年,包括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研究生阶段为1-2年,包括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答辩通过可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阶段为2-3年,包括专题研究、论文工作,答辩通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英国高等教育学制相对较短,究竟是利是弊,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觉得其中的英国的学位学徒制值得探讨和借鉴。英国的学徒制与国内的职业教育类似,但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主导学徒制的不是政府、学校,而是企业。学生每周有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通常只有一天),其他时间都在企业进行真正的工作。英国学位学徒制是一种本硕层次的学徒制,学徒可以获得与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同样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学位学徒制课程和教学计划由企业和大学共同设计,以确保学徒毕业时具有职业发展的实践技能和行业所需的学术知识。从本质上说,英国现代学徒制是带有培训性质的一份工作,即一种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相互交替而又紧密相连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英国大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曼彻斯特大学刘旭庆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英国大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刘教授介绍到,英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小组研究等而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英国大学发展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刘教授着重介绍了曼彻斯特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渗透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所有教育层次中。从国家层面来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政策或制度,国家通过非政府组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对大学教育质量进行把关。QAA对大学评估的主要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强调学生评估的作用,学生全程参与评估;从学校层面来讲,每个院系都有一个评估小组负责科系的本科生教学质量,层层汇报、层层把关、层层监管,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特点、想法和建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教授所介绍的曼彻斯特大学的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术导师,每个老师都必须而且愿意指导四到五个学生。在入学典礼后,每个老师站在台前,学生根据姓名寻找自己的导师。这个场面有一点点搞笑,但更多的是温馨和感动,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以学生为中心”。导师涉及宗教信仰、学术教育、生活指导等多个方面。学生的生活被导师所“承包”,导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发挥最大的指导效力。导师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管理人员。英国导师制的真谛不在于导师是教师兼任,而在于导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作为学生事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实实在在完成着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帮助和发展指导。
我们学校现在很多院系也采取了类似的导师制,例如理学院实行 “1+1”成长导师计划,为每个本科生宿舍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领航导师,从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习惯养成、素质提升、读书计划、科研计划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给予悉心指导,力求将“漫灌”式教育转向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滴灌”教育,及时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灌浆期”。该计划效果显著,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我认为这值得在全校推广。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要有四个关键环节:学生课前课后的阅读与写作、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课下的实践与服务以及对整个教学的评估与反馈。我们现在从国家到学校到教师,也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我常常迷惑,课上学生积极性挺高,回答和讨论问题也挺活跃,可是教学最终效果却并不理想。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我恍然大悟,我只注重了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注重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而忽略了另外三个关键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好四个环节,努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英国大学教师与学生考评体系
英国大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课程论文。一般占总分的10%~50%。②课程作业。一学期一门课通常有一到三个课程作业。③口头报告。一般是课程论文或课程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占25%左右。用PowerPoint演示,边看边讲。④闭卷笔试。题型根据课程性质不同有所区别,多数为案例分析等主观性问题。⑤研究课题。有时也指教师布置的比较大的作业,通常需要几个人共同参与。学生的最终评估成绩将综合体现他们在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堂参与、学期小测试和期末统考中的表现。
考试更侧重对学生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核,鼓励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但要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还要认识到知识、定理的局限性,从而将学习和应考的重点从对部分知识点和概念的理解提升至对所学学科整体逻辑架构的掌握。试卷和课程论文要经过两次封卷评分。首先由各科讲师进行第一次评分,再由不同资质的讲师开展第二次评分工作。对于两次评分差距较大的试卷或作业,还要有教学主任组织第三次评分。考试结束后,教师评阅过的试卷或课程论文会反馈给学生本人。试卷的复查由考试委员会进行。成员一般由课程任课教师,内部考官(来自大学内部),外部考官(来自其他大学)组成。
可以看到,英国大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灵活,考核内容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不仅满足于简单的操作和机械的反馈;而要理解潜藏在事实背后的理论,特别是对实践技巧的研究,这是与英国大学教学目标相呼应的。反观我们对学生的考评,虽然近几年也在改革,但是还是以考试为主,考试内容的设置也是以理解知识为核心,对学生学习过程等的考核很少,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英国高等教育好好学习。
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英国高校注重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评价人通常由了解被评价人工作的同行教师担任,他们共同参与的评价会议是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同行之间不吝于指出对方缺点;有一套学生评价老师体系,学校非常重视。具体到每门课,学生会在学期末给授课老师打分。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评价作出反馈。我们学校也有学生评价,但是教师并不对评价有所反馈。我认为这点也应该向英国大学教师学习,因为这是教师发现问题,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走访世界著名大学
在当地留学生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约克大学、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我们边走边听边看,看各个学校有名的建筑,听各个学校发生的一代代相传的久远的传奇而又神秘的故事,领略独具风情的英国大学文化,难忘!
这短短的两周,我们努力去了解、去感知、去体验、去学习,认识英国的高等教育。两周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我们把所有想了解的都得以了解;两周时间又够长,足够让我们感受到英国高等教育从上到下的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和严格。不管是教授或是讲师,都以上课为荣。他们至少花一半的时间在教学上,愿意下大功夫在教学上。在他们心中,教学大于一切。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下大功夫,善学善思、善践善悟,我们一定能把本科教学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