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19日,在学校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学校2018年青年教师海外教学研修班。与来自动医、理学、经管、信息等11个院系的青年教师代表共赴英国,先后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英国高校接受了教师教学方面的专题培训和研学。
作为一名教龄13年的教师,能有这样的机会出国深入学习交流,切身体会国外高水平大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感知海外大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开阔国际化教育视野,感到非常难得和珍惜,但同时更大的收获是让自己有潜下心来思考多年来自我教学的优劣,对比研究中英教育理念异同的时间和机会,在消化吸收英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重新构思自己教学工作的新方向和新举措。
本次培训主题明确,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学习研讨深入,培训成效显著。通过20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对英国大学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了解。培训期间,英国讲师介绍了各自大学老师常用的Blackboard在线管理系统,教学评价和反馈、同行专家评价、批判式教学、互动教学及翻转课堂、学生小组学习策略、教学大纲(handbook)设计、教师培训及发展、中英文化差异及教学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讨,使我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以教学效果为导向,以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应用,以教学反馈和评价为监督,以教育理论和学习心理学为指导下的师生综合信息交换体系。此次培训内容很多,收获也颇丰,在此很难一一陈述,现就几点明显感受总结如下:
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英国大学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大班讲授、小班讨论课等,但不管哪种类型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能动。
曼彻斯特大学的刘幼宁教授介绍,英国教师上课的时候,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老师在介绍了相关理论与观点后,会留出充裕的时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而不给出“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从而调动师生双向互动的活跃气氛,真正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另外,有些英国教师非常注重实践模拟教学。譬如设计一个真实的工程问题,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组内设计、讨论、质疑和交流。有时也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简短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具备了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在研修过程中,我们留意到在英国多所大学都在使用的Blackboard系统,这个系统功能十分强大,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设计了许多功能,十分方便的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和互动。在与培训教师的交流讨论中,我们体会到这些系统和工具的开发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上,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与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通过这种亲身体验,我们感受到了英国大学教育教学的精神内涵与外延,以及对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这样的授课模式下知识不再是授课者的简单灌输,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不仅让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还从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和合作分享的乐趣。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曼彻斯特大学的每门课程都一个handbook,其中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信息。同时这个handbook必须由校内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小段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与英国留学生交流座谈中,他们也认为英国的大学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在英国的大学课堂中,老师不可能固执己见。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会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肯定学生的勇气和创见。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活跃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
英国的高校都是不需要政府补助的。英国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学校进行间接管理,即校本管理,提倡学校自制,自定政策,自主“经营”。英国的高校根据教学质量,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金牌学校可以收入更高的学费。这使得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授教学,设计了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同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育资源,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
在研修的数所高校中,基本都建立了对应教师发展中心全面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业务的发展,对教师进行评估、监督、促进,全程跟踪和指导等;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在英国高校中的地位完全平等,英国政府也建立了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对教师职责的定位有非常量化的科研和教学标准,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不仅与自评有关,还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同行审视等有关,甚至毕业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也会纳入评价中来,这使得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长此以往,创造出了非常活跃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
20天研修返校后,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型教师,我想了很多,我很感谢学校能让我们有着这样宝贵的机会,深入英国社会感知英国教育行业。此行归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最大努力,把外出学习的体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教学当作最大的科研来钻研,把学校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作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良心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