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搭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平台,7月11日,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在学院311会议室举行了2018年度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本次讲课比赛,来自法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学系及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的13名青年教师参加本次比赛,其中青年教师一般组9名,新进青年教师组4名。所有新进教师现场观摩了比赛。
比赛采取集中授课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每人讲授15分钟。在讲课过程中,青年教师一般组参赛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有层次、有重点地讲授了政策评估中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社会心理学、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专业课程。新进青年教师组教师精彩讲授了两性气质的文化构建、礼崩乐坏:“士”的崛起与思想变异、正常化理论:康复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破产程序开始的实质要件等课程。
经过激烈角逐,梁运娟荣获青年教师一般组一等奖,石蕊、徐春成、卫丽老师荣获青年教师一般组二等奖,袁君刚、孙蕾、樊东峰、樊凡、杨贞贞老师荣获青年教师一般组三等奖。海莉娟老师荣获新进青年教师组一等奖,陈航英老师荣获新进青年教师组二等奖,王蒙、刘鹏老师荣获新进青年教师组三等奖。
青年教师一般组
新进青年教师组
与会评委从教学档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为参赛教师打分,并在比赛结束后分别对他们的讲授方式、讲授内容进行指导和集中点评。樊志民教授指出,大学教师授课与中学不同,应注重学、理、逻辑,表演色彩不宜过重,不要太讲究故事性和完整性,应保留一定思维空间。付少平教授认为,教师授课应针对学生特点,注重方法。同时针对讲课比赛的几个评分点,逐一进行了分析。郝晓红老师提出把研究取向适当融入学生的教学中去,PPT制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讲授内容。杨学军老师肯定了老师们的讲课水平,并指出应进一步注意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的有效融合。赵晓峰老师提出大学课堂知识的传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老师的态度更重要,鼓励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