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8月11日至9月1日,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活动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学员由来自全校的20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聚焦课程及教学大纲的设计、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支持与反馈、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展开,共有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5所英国高校的26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示范课、研讨课等方式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牛津等世界顶尖大学管理、学术及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为扩大培训效果,研修学员撰写完成了学习报告并在各自学院进行了海外研修经验分享汇报。本系列报道将陆续刊出学员总结报告,旨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分享本次海外研修成果。
本人于2019年8月11日至9月1日,参加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活动,现将本次收获及成果、体会及启示、下一步打算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收获及成果
此次培训项目属于牛津大学全球展望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我校参加本期研修班的学员主要为近三年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师。同班参与培训学习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教师。学习主要由牛津大学Chris Rowley教授、Liz Browne教授、牛津布鲁克斯大学Catrin Radcliffe博士等26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及教育技术人员为我们讲解英国的概况、国情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实地考察。受益匪浅、收获颇深,现择其要点总结如下:
1.牛津大学之初感受及行程
刚到牛津的几天里让我感受较深的是他的开放的办学思维。牛津大学与城市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学校是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中办学的。牛津有一个中央学校(包括校和系图书馆,以及科学实验室),38个学院以及6个永久私人公寓(Permanent Private Halls,PPHs)。这些学院并不只是宿舍,而是实质上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有些学院只接受研究生,这些通常都是近一个世纪建立的新学院,例如Wolfson College。而有一个学院根本就不招收学生,那就是All Souls College。开放办学还体现在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精神上。学校的服务很周全、精细的。
另外,牛津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文化代表。其中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建于1683年,是英国第一座博物馆,比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还要早70年,现为英国第二大博物馆,用实物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丝绸之路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一所大学或者说一个城市的氛围能深刻的打入人的内心,让每一个路过它的人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积累和时间的积淀对这个大学的影响。
参观牛津大学
此次培训主办方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学院进行授课,主要想让大家了解不同的学院,感受不同的氛围。第一周,我们在Green Templeton学院学习,这是一个比较小的学院,办学规模基本是满足该学院学生自学及讨论,有独立的图书馆。
在Green Templeton学院学习
第二周,我们在Wycliffe Hall进行学习与讨论。这是集住宿,餐厅于一体的公寓。在这里我们全方位的体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听取了牛津大学老师对人工智能在现代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中期的第一和第二次集中讨论。
与Xavier Laurent博士合影
第一次集中讨论
第三周,我们在St Edmund Hall进行生活与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院,有三栋学生宿舍。一般牛津大学会为新生提供优先选择宿舍的机会,而老生则允许选在在外自行住宿。我们在这里听取了关于学生兴趣激发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等相关报告。并在这里完成了我们的最终的集体小组汇报。
与Kathleen M Quinlan博士合影
各小组总结汇报
2.导师制深入我心
我们参与了60节左右的课程培训,26位老师给我们授课。但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或多或少的谈论到“导师制tutorial”。建立于1167年的牛津大学是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具有浓厚学术精神的导师制教学传统。不管是历史决定的还是教育体制决定的。“导师制”至今已有7个世纪的历史, 一直是镶嵌在牛津大学皇冠上的一颗耀眼宝石。
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与其他大学的导师制相比,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性质与规模两个方面。在性质上,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本身便是教育教学系统中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本科生培养的重要任务,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课程教师性质;在规模上,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以1~3位学生为平均单位,倾向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取代了常规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度。每位牛津学生在新学期伊始,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兴趣选择2~3门课程作为本学期的修习课程。学生所在的学院会根据该生所选的课程,指定相应的导师加以个性化、针对性地指导。学院只对导师的学年工作量有固定要求, 而对导师教学的具体形式、内容、时间和地点都没有具体规定。一般而言,导师每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至少1次,地点可以定在办公室、实验室、餐厅、博物馆、花园等任何地方。导师享有较大自主权,而这一自主权仅仅限于课程教学范围内,充分保障了学术自由与师生权益。具体而言,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实施路径分为辅导前、辅导中与辅导后3个阶段。
“导师制”教学模式
在辅导前阶段,导师会给学生设立每周的题目和阅读清单。学生会根据导师制定的研究主题与相关书目进行大量的阅读准备,撰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这些书目大多数是原著,导师要求学生在研习这些原著的同时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体会。读书笔记内容广泛,可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可以是与他人观点相悖之处,也可以是启发思考的观点。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使用大量时间进行深度学习,是与导师面对面指导前的准备阶段,也是学生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自我学习阶段。
在辅导中阶段,学生需要在与导师见面前的24小时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邮件形式发给导师,然后学生按照导师既定的时间与地点,带着自己的读书笔记前去与导师面对面交流。根据人数的限制与导师的安排,有时候是一对一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时候是一对多进行小组指导。因为导师制的前提是保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学业指导。在一对一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学生向导师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接着,导师根据学生所述的每个立论,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佐证或推翻学生的观点。此外,通过解答学生的困惑之处,导师会就该研究主题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图谱。在小组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激烈辩论,要求做到疑必有据、论必有理。这个阶段需要思维的激烈碰撞,以学生自由表达为开始,以学生自我沉淀为结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位、以导师为指导的理念,是导师制的核心所在。
辅导后阶段,导师会根据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学习效果等因素及时反思与修改教学计划,制定下一次的研究主题及阅读书目,并提前1周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学生。这个阶段是导师制指导单元的结束,也是下一轮指导单元的开始。学生在学期末参加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而并非导师组织的考核。学生的期末成绩不显示具体分数,而是根据所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划分为3个等级,等级不仅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衡量指标,也是学院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整个评分制度根据所取得的成绩高于学生总人数成绩的百分比分为3个等级7种水平。
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目标内涵是: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引导学生习得深究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宽广学科背景下审视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之间观点的碰撞与新想法的生成。这无疑是全方面的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不得不说,导师制充分实现了布鲁姆教育理论对学生各个层次能力的培养,导师制是牛津大学的精英式教育最直接的体现。
3.讲好历史故事 融入情怀教育
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牛津大学积淀深厚的情怀教育。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发现牛津大学在各种各样的纪念品、院徽、logo和每年的划船比赛背后都蕴含着故事及故事背后的文化,这简直就成为了牛津大学的另一道风景线。校园文化能让学生骄傲的表达自己对学校的热爱,学生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学生的内生动力被激发被促进。当我们听了牛津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深厚的教育情怀令有的老师感到直指内心。比如有的老师说以前的思政课,往往是灌输型的,学生没有参与感。但如果能在思政课上借鉴融入情怀教育这一经验,课堂也许会更生动更具内涵。同时也有老师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是我们国内欠缺的。
二、 体会及启示
1.结合本专业的体会
我是葡萄酒学院的教师,在英国的高校中很难找到葡萄酒学院,但是有生命科学学院。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地理气候条件(纬度)不适宜种植葡萄,历史上英国并没有葡萄酒酿造传统,近年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才开始有葡萄园和酒庄,但规模不大,在全球葡萄酒产业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英国人自己虽不能大量生产葡萄酒或者很少生产葡萄酒,但他们对全球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却是极为重大,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比如教全面的葡萄酒工具书——《牛津葡萄酒词典》《葡萄酒世界地图》是英国人写的;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WSET(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几乎通吃了葡萄酒专业培训市场。英国在1969年成立了WSET,这是葡萄酒认证机构。是全球范围内最大型的葡萄酒、烈酒及清酒资格认证机构,其提供的认证课程在70多个国家以超过15种语言进行传授,面向业内人士及酒类爱好者。WSET提供葡萄酒、烈酒以及清酒三类认证课程,其中葡萄酒课程按难度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WSET Level 1 Award)、二级(WSET Level 2 Award)、三级(WSET Level 3 Award)和四级(WSET Level 4 Diploma)。其培养体系的设置及培训教育的目标体系值得在中国借鉴学习。中国有很多优良的葡萄酒产区,每年获得各项世界级葡萄酒大赛的奖项,每年有大量的葡萄酒从业人员接受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高等教育并从事相关工作。如果能借鉴英国针对葡萄酒的培养认证机制。设立专门的培训教育机构,对促进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如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和所倡导的布鲁姆教育理念都在各个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的记忆与掌握。延伸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现代社会发展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那么,在中国的国情和背景下,中国高校能否完全借鉴导师制的理论还是要细细思量。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全体老师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其实,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为学生考虑,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中国,现在的翻转课堂,慕课,app软件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我相信可以逐步渐进的尝试导师制在高校中的应用。另外,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如相关个学院的纪念品、具有可保藏价值的文化衫以及各具学院特色的活动及徽章。让学生充满归属感与主人翁精神,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三、 下一步打算
通过二十天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不同国情、不同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体系、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也许多种因素对于国家和教育的发展都有影响,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用心去做事,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研修中英国教育体制的做法对我的启发还是很大的,回校后将努力整理消化在外所学,争取将优秀的国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带回自己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育人理念。尤其是如何用好导师制。虽然,我认为导师制在英国适用于精英式教育,在中国大人口比例的国情下很难全部复制模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灵活的逐步加以改变和完善,使其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葡萄酒专业。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打算进行如下尝试:
1.积极鼓励外出交流。针对葡萄酒专业的国际化视野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行业培养全方面国际化的学生,会积极完善推进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外语这门课程的多样化设计,改变一味的灌输教学。在教学之余积极鼓励帮助学生与外界联系,到国际一线的酿酒酒庄和高校进行学习与实践,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角,不断优化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在积极鼓励学生外出学习的同时,可以积极与境外一流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邀请海外一流专家、企业家团队来我校进行教学和访学,比如开放全英文暑期课程、邀请国外专家做短期授课及讲座。让他们熟悉我校的发展现状和日新月异的面貌的同时,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学与体验。让我院相关老师和学生在与海外专家在接触中相互学习,提升我们的整体水平。
3.批判性吸收和学习境外模式和经验。导师制是比较能提升学生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但是需要活学活用,可以在以后的本科教学中,逐步进行模拟与实践。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可以完全实施每周一次的讨论,并坚持下去。
总之,这次培训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今后我将更加深入的将这一点融入我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用心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让学生喜爱使自己满意的教学科研人员。
四、感谢
最后,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这次珍贵的赴牛津大学的学习机会,感谢学校领导对此次教学活动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教学发展中心的辛苦付出。我们将认真研究、学习培训内容,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应用推广。同时大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