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海外归来话感受】(18)教务处周丹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海外归来话感受】(18)教务处周丹海外教学研修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1-11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9年8月11日至9月1日,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活动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学员由来自全校的20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聚焦课程及教学大纲的设计、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支持与反馈、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展开,共有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5所英国高校的26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示范课、研讨课等方式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牛津等世界顶尖大学管理、学术及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为扩大培训效果,研修学员撰写完成了学习报告并在各自学院进行了海外研修经验分享汇报。本系列报道将陆续刊出学员总结报告,旨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分享本次海外研修成果。

本人于2019811日至91日,参加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活动,现将本次收获及成果、体会及启示、下一步打算和建议汇报如下:

收获及成果

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聚焦课程及教学大纲的设计、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支持与反馈、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课程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在为期三周的研修活动中,学员们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课堂教学体验、上课过程观摩、与授课教授们一起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管理、学术及教学体系的运行。现将主要收获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牛津的教学方法

牛津大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座式、研讨性和互动性教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根据学生的人数、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等灵活使用,如辩论、角色扮演等。无论是应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考虑到课程的参与性、趣味性、整个课程学习中由浅入深的讲授与学生应用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分析、比较、批判等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整合知识,提出挑战进而创造新的知识。根据布鲁姆的教育分类学理论牛津大学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重视学生的论文写作,通过建构逻辑一致性的论点,培养学生思考和论证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教学过程的要点主要是:(1)选择学生需要的知道的内容,提供广博的知识。合理搭建知识框架、组织教学内容。根据知识历史和发展方向进行组织。提供有争议性的话题和背景知识和理论,对阅读的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课程一般具有报告、练习、测试、小组讨论等课程环节,知识与最新实际应用结合,利用视频和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教师尽量让课堂生动有趣、课堂内容展示(PPT)结构清晰。(2)适当使用小组讨论和学生专家小组展示,师生角色转换学习更有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听讲座,为任务解决并提供指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综合应用作业、论文、测试等课程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重要的是对学业表现进行反馈,引导学生探索更佳答案实现知识层面向思考层面的引导。总结来说就是通用学习模式设计(学生论文和其他考试评测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提高什么样的能力,重点不在于是否能够理解,而在于是否可以回答,一起探索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牛津大学的教学信息支持平台有很多,各种教学支持手段也应用很广泛,如MOOCcanvasPanopto:Lecture Capture (录课)Oxford Podcasts:OER开源教育资源(直播)Turnitin等等。一些课程利用人工智能、语言识别等提供一些学习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一些复杂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在线课程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便利性提供学习资料、测试题,补充课堂教学资源,了解学生网络技术支撑的情况,为实现跨区域跨时空学习合作,营造有弹性的学习方式,灵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交流创造条件。牛津大学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学生应该都学会如何使用线上学习资源。先进行课前学习,课上进行讨论的翻转课堂较于传统讲授型学习效果更佳。对于教师来说网上拓展的交流空间同样重要建立网上虚拟社团,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一起相互学习和帮助,教学人员学习些其他相关科学基础的专业知识,分享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学习型的社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教学,教师之间形成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内部布置任务,思考他们当初是如何学习的,进而思考如何教学。

(三)牛津大学的教学支持体系

牛津大学管理与服务中心13个部门。关于教学支持的服务中心中其中非重要两个部门学生学习与评估中心教师学习中心。学生学习与评估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关注受支持的学生成绩和学生的坚持度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课程比如批判性思维等;教师学习中心承担大学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服务对于教师新技术应用支持有培训、面对面的指导等,汇集了很多案例,教老师怎么用让老师理解为什么要用以及如何持续改进,并形成丰富的网上服务互助资源。在技术支持上,学校对于建设的MOOC丰富的模板,方便教师建设课程。学校提供网络课程拍摄的服务和其他课程制作技术支持,也为教师提供分析工具,数据分析方法方面的培训。在学习过程,评价和诊断方面,大量应用系统软件,并为教师和管理提供学生学习数据反馈帮助教师更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提供网上教学资源平台,考虑到教师和课程有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环节不同功能的要求,提供多样化的、丰富的专业软件应用和便捷外界资源的连接,为教学提供便利,帮助管理课堂的进度。(比如投票结果及时直接显示到教学PPT中,通过超链接的功能,让课程进行更加连贯)

对于教师教学授课质量方面,英国高等教育学院教学认证体系(HEA)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教学等级有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也有优秀教学的评估框架。提供评判标准,教师提供如何达到标准的证据(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设计PPT或备课材料)、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和学生反馈。教师要反思是否达到标准。

启示与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MOOC的兴起,翻转课堂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等,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利用新技术改造自己的教和学的过程,个性化的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获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交互。学生开始更多从个体角度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教师开始更多将注意力从“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知识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不断更新,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他们可以更好的成为知识的生成者,教师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向“思想碰撞的组织者”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与信息化融合深入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MOOC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认清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转变特点重要性,对于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下的管理必然是基于网络环境和大数据的管理,教学管理的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和人才培养理念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挑战单一刚性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普遍存在方式单一,运行机制僵化和刚性化的问题。比如各门课程授课学时的设定,按照课堂授课学时计算教学工作量,将工作量作为评估教师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唯分数和唯论文的考核方式、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评价等等。上述教学管理措施适用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对于新的在线课程融入、翻转课堂的管理等都会造成水土不服的问题。又比如一些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对知识的学习在线上进行,线下教学部分以讨论和完成合作项目的方式完成,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和时间都会变得弹性化,教师在线课程的制作、线上答疑、线下辅导等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灵活的教学时空安排,需要考虑教师课后的教学设计,与原来单一、刚性的教学管理比如产生冲突。翻转课堂教改,MOOC平台、翻转课堂的如何融入传统教学体系中,如何衡量在线课程建设中的投入绩效保持在线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重新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在线学分的认定等等,对新型教学形态的管理缺乏经验借鉴,对高校的管理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需要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变革的复杂性挑战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治理能力

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数据量大、管理度高和重复等特点。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管理人员大部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收集和处理大量繁琐、复杂的数据,制作报表等,虽然劳动强度大,但管理效率低,尽管当前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信息技术常识和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但已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改革是需求,比如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无法为学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也应了解自己的教师,了解教师教学技能的基础、教学方式的差异、教学认知发展情况、对教学学术环境的要求、甚至思维模式等,这要求管理人员应有具有教育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教学变革向多方向性、多样化发展面前。如何根据教师教学的特点、学生需求和课程差异,基于本校实际,对整个教育系统中教学成效,管理成本,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分析和反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和质量保障机制以确保整个教学目标实现,对于整个管理队伍的治理能力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

(三)教学变革协同性挑战管理服务的传统运行保障机制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是一场结构性的变革。它是教学技术、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教学制度等进行重组和优化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辅助)人员凝聚共识,共同促进的过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并不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改变都需要规则和环节出相应的改变,只有教学各环节、各要素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才能产生联动效应,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变革的协同性强调教学体系中各部门、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所形成的教学变革并不是在传统教学保障机制内部的维持性的革新,而是由内之外的重构性革命。打破原有保障机制,关注保障机制内部要素的更新和相互关系,使教学改革处于良好的环境和体制下运行。如传统低效率的人工操作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部门间数据割裂、关联度低、教学数据缺乏系统的管理等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度不足。这就要求教学保障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学习和教学支持和协作机制,加快更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搭建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混合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空间,营造适应于多元化、便捷学习环境。

(四)教学管理的自觉转变:被动迎合变为主动引导来应对挑战

1.管理模式更新:从固化刚性到精细化和多元化

随着课程教学形式的变化,催生有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比如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了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改变旧的实验课程编排方式,实行网上预约适应,建立实践教学课程和网站,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习,形成了中心管理、网络管理、项目化管理、程序化管理等多中教学管理模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必须主动改变原先刚性化单一的管理策略,出台支持教学改革的政策,包括建设方案、激励措施、考核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引导、约束和规范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学习方式多元化,很多高校推出多元化考核,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开始重视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为更好对学生能力进行诊断,高校需为创新评价制度提供条件,比如引入外部评审机制,以确保评估的可靠性和公平性,更加全面反映学生和课程的表现;有比如拓展课程学时的界定,量化课后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将在线课程的备课、辅导、作业批改、学业评价等都可以折教学时长,将教学资源和过程数据化。

2.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从经验主义到专业化

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不足,整个管理队伍习惯于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开展工作,靠经验办事,对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的技术和方法改变目前的工作方法并不积极。要跟上信息化步伐,就要摒弃固化的管理思维,了解前沿的教育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应用技能,需要管理人员不断调整和更新业务能力。

一是要构建管理干部终身学习的体系。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的学习创新,才能跟上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全面考虑未来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制定符合教学发展的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核心指标。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培养制度。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主动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掌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要积极引进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支持管理人员开展教学和管理研究和实践,树立信息意识,组建信息化管理专业团队,为高校教学服务提供专业化支持和引导。如专门的教学研究中心可以帮助教师做出改变与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注意力情况的诊断,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专业的研究人员在这些方面可以提供帮助。

三是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明确管理岗位职责,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提出各个管理岗位应对的要求。

3.创新服务保障机制:从割裂到开放融合

传统的教学管理是基于经验或其他高校参考,大数据时代,学生学业表现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量化数据更易获得,构建专业和课程评价标准更容易,高等教育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高校的教学保障机制既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创新符合教学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最重要的是建立学习和教学支持和协作机制,在教学组织、学习支持、师资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课程和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咨询和支持。

一是构建重视数据的收集与管理,构建可扩展、及时更新的教学管理系统。整合教务管理、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教学有关的系统,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保障数据库信息统一性和完整性;更加教学需求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软件工具,加强及时响应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机制。

二是摒弃教学管理长期封闭的运作模式,拓展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积极构建一种更加开放和服务创新联盟。更多的空间让更多的人员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来。比如开设学生学术研究支持性质的课程,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类的培训,健康教育类,自我管理类的课程和资源。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相关服务与指导。图书管理员职责不仅是图书借阅,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化能力,收集教师与学生想法,协调各类资源,选择对师生最好的图书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学习共同体内知识的流动。随着知识概念的外延扩展,组织的知识不只是个人知识的简单集合,更是创造知识的源泉,它依赖与组织内知识的流动。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还有组织学生间学习交流的重要作用,教师从授业解惑的知识输出角色逐渐转变成思想碰撞的组织者,从而催生了各种教学形态。我们的管理也应敏锐的观察到这些变化,破除封闭的管理思维,逐渐走向融合、开放和发展。新的教学形式呼唤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机制,不断转变和创新管理方式成为应高等学校的自觉行为。

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22天学习,切实感受到了顶尖的一流大学治学和育人理念,以及这些理念是如何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如何建立调动所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和其他行政部门的质量保障机制,如何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也将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深入思考和探索,比如加大小班化授课比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运行中大力推广实施教学信息化提升工程。推进教室信息化建设,升级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等等。

版权所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