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咨政启民”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小、散、弱,高校智库型研究机构众多,但力量分散、定位不准、研究水平良莠不齐;二是高质量成果少,部分研究存在针对性实践性不强、过于学术化的问题;三是智库建设所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不足;四是高校科研评价、人才激励和成果应用转化机制还不能适应智库建设需要,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咨政研究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智库潜力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下策略:
明确主攻方向。高校智库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高校优势和特色,明确主攻方向。一是建立重大决策跟踪机制。紧密跟踪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提供动态监测、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加强战略研究,就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提供决策储备。二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机制。如选拔推荐高校智库优秀学者到国际组织任职、到实际部门挂职,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智库人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是建立与需求对接的新模式。邀请实际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共同确定智库的重点任务,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
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高校智库建设,要从加强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研究和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升能力、夯实基础。一是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重点支持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推出对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提升应用对策研究水平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着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发展,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学科支撑。三是大力推动科研方法创新。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文科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和条件保障。
深化综合改革。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关键在于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科研潜能。一是改进评价制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针对应用研究和新型智库的特点,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用户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机制,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改进绩效评估,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对封闭、分散的研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开展联合攻关。三是改进管理方式。推进高校智库建设,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宏观指导,完善顶层设计,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